2018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
“物联网技术应用”赛项竞赛规程
一、赛项名称
物联网技术应用
二、赛项编码
LNGZ201815
三、竞赛目的
通过竞赛,检验高职学生在物联网组建、物联网产品配置与应用、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关键技能和职业素养,以及对质量、效率、成本和规范的意识。
通过竞赛引领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满足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快速增长的人才需求;促进社会对物联网应用技术相关职业岗位的了解,提高社会对高职专业人才的认可度,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水平。
通过竞赛,进一步促进专业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引导专业教学方向调整,以适应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及高度关注物联网应用技术的趋势,进一步促进物联网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自动识别、网络传输、应用开发、故障诊断等)的普及。
四、竞赛内容
(一)竞赛内容概要
竞赛通过对物联网工程应用实训系统的操作使用,涵括了智慧社区、智能环境监控、智能商业、智能农业等物联网主题应用。
序号 | 名称 | 占比 | 考核内容 |
1 | 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和知识 | 16% | 考核参赛选手对物联网工程项目整体的设计以及物联网行业典型行业应用的技术标准、理论知识的考核。 |
2 | 物联网工程环境安装部署 | 25% | 对各类传感器、识别设备、无线传感网等物联网设备进行安装、配置、故障诊断,对物联网网络传输层进行连接和搭建。 |
3 | 物联网感知层设备配置调试 | 18% | 对感知层设传感器、智能网关、嵌入式设备等进行安装、配置、开发和调试,实现要求的功能。 |
4 | 物联网应用开发与调试 | PC端应用开发 | 20% | 对应用的PC端的应用功能进行设计,并按照功能设计要求进行PC端应用的开发、测试和提交。 |
移动应用开发 | 18% | 对移动互联应用场景中的功能进行设计,并按照功能设计要求进行移动应用的开发、测试和提交。 |
5 | 职业素养 | 3% | 考核参赛选手在职业规范、团队协作、组织管理、工作计划、团队风貌等方面的职业素养成绩。 |
(二)竞赛时长
共3个小时。
(三)考核技术要点
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ZigBee传输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条码识别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智能终端技术、数据加密技术。
(四)考核知识与技能
1. 认知型知识:包括物联网基础知识、物联网设备认知、物联网技术认知、物联网应用认知:
(1)物联网基础知识
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认识物联网三层架构;
(2)物联网设备认知
认识、了解和熟悉各种常见的物联网设备,如感知类的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火焰传感器等,识别类的超高频RFID读写器、高频读卡器、条码扫描枪等,终端类的移动互联终端等,通讯类的串口服务器、路由器、ZigBee等。
(3)物联网技术认知
认识和熟悉典型的物联网相关技术,如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ZigBee技术、条码扫描技术、嵌入式终端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上位机软件技术等;
(4)物联网应用认知
了解和熟悉物联网技术在行业上的应用场景,熟悉物联网应用软件系统的形态和内容。
2. 实操型知识:包括硬件设备安装调试、网络设备连接配置、软件系统部署维护、应用场景演示操作:
(1)硬件设备安装调试
将智能环境套件相关各类传感器、各类执行器件等设备,按照要求,安装到物联网竞赛工位的面板上,并按要求进行接线连接和弱电的供电,并对两个数据采集模块进行配置;
基于物联网竞赛工位,按照要求将智能商业套件各种设备,如超高频RFID读写器、打印机、网络摄像头、LED设备等安装到竞赛工位面板上,完成连接及供电,并按照要求对各个设备进行配置,保证设备正常工作;
安装要求将智能安防相关套件,如红外对射、安防巡更等设备安装到竞赛工位面板上;
(2)网络设备连接配置
按照要求,完成设备网络的搭建,包括网络连接布线,无线路由器设定配置,ZigBee、串口服务器、计算机、网络摄像机、移动互联终端等各类接入到网络的终端设备进行网络配置;
(3)软件系统部署维护
对系统软件的运行环境进行部署安装,如dotNetFramework安装、MS SqlServer安装配置、Web运行环境安装等;
对产品配套的应用软件进行部署安装配置,如移动互联终端的Android应用软件安装配置、计算机上的服务器及客户端应用软件安装配置等;
对产品配套软件系统的维护,如数据库的备份及还原、软件系统常见问题的处理、软件系统的更新、日志的维护及处理等;
(4)应用场景演示操作
对智能商业应用场景、智能安防应用场景、智能环境应用场景、智能农业等6个子功能的使用操作、业务流程进行熟悉和了解,能够操作和演示6个场景的各个子功能的业务环节。
3. 开发型知识
包括DotNet客户端开发、DotNet Web端开发、Android移动端开发、无线传感网WSN开发:
(1)DotNet客户端开发
根据相关功能子模块的要求,开发和实现简易的基于DotNet开发平台下的,PC客户端功能程序;
(2)DotNet Web端开发
根据相关功能子模块的要求,开发和实现简易的基于DotNet开发平台下的Web应用程序;
(3)Android移动端开发
根据相关功能子模块的要求,开发和实现简易的基于Android开发平台下的移动应用程序;
(4)无线传感网WSN开发
根据相关功能子模块的要求,开发和实现简易的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网应用程序。
五、竞赛方式
1.竞赛采取操作技能考核方式。
2. 本赛项为团体赛,以院校为单位组队参赛,不得跨校组队。每支参赛队由3名选手(设场上队长1名)和不超过2名指导教师组成。选手须为同校在籍学生,性别和年级不限。参赛选手在现场根据给定的竞赛任务书,在规定时间内,相互配合实现比赛任务。
六、竞赛流程
竞赛在三场内完成,参赛队的竞赛场次及赛位号采用抽签方式确定,竞赛场次抽签在竞赛前一天晚上选手说明会上举行,由每队参赛队领队进行抽签并确认,赛位号抽签在竞赛入场前有参赛队队长进行抽签并确认。赛题以任务书的形式发放,竞赛使用的软件或参考资料在赛前拷贝至参赛选手的计算机,参赛队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完成竞赛任务。
时间 | 竞赛环节 | 说 明 |
第一天晚 | 一次加密 | 参赛队领队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场次抽签 |
第二天比赛 |
07:00 | 启封赛场 | 在裁判的监督下工作人员启封赛场,第一场次参赛队进入候赛区 |
07:05-07:15 | 二次抽签加密 (第一场) | 参赛选手持参赛证、身份证和学生证接受工作人员检录并由队长抽取赛位号 |
07:15-07:20 | 竞赛入场检录 | 参赛选手凭赛位号接受入场检录确认没有携带竞赛禁止的工具和材料 |
07:20-07:30 | 赛位确认、检查,竞赛选手入场就位、宣读竞赛规则、发布竞赛任务 | 赛选手根据赛位号由工作人员引导进入竞赛工位、裁判宣读竞赛规则及赛场规则,发布竞赛任务并作必要说明,竞赛选手对赛位设备、工具、耗材、任务单进行确认 |
07:30 | 竞赛开始 | 竞赛开始 |
10:30 | 竞赛结束 | 选手保存竞赛成果,并由监考裁判确认后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进入赛后休息区 |
11:00-11:20 | 第一场次参赛队离场,第二场次参赛队入场 | 第二场次参赛队进入候赛区,第一场次参赛队离开赛场(保障参赛队间无信息交流、传递) |
10:30-12:00 | 第一场次评分 场地布置 | 裁判组对第一场次竞赛的各参赛队评分,对参赛队比赛结果进行存档(电脑资料及现场拍照),并布置第二场比赛场地 |
11:45-11:55 | 二次抽签加密 (第二场) | 参赛选手持参赛证、身份证和学生证接受工作人员检录并由队长抽取赛位号 |
11:55-12:00 | 竞赛入场检录 | 参赛选手凭赛位号接受入场检录确认没有携带竞赛禁止的工具和材料 |
12:00-12:10 | 赛位确认、检查,竞赛选手入场就位、宣读竞赛规则、发布竞赛任务 | 参赛选手根据赛位号由工作人员引导进入竞赛工位、裁判宣读竞赛规则及赛场规则,发布竞赛任务并作必要说明,竞赛选手对赛位设备、工具、耗材、任务单进行确认 |
12:10 | 竞赛开始 | 竞赛开始 |
15:10 | 竞赛结束 | 选手保存竞赛成果,并由监考裁判确认后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进入赛后休息区 |
15:40-16:00 | 第二场次参赛队离场,第三场次参赛队入场 | 第三场次参赛队进入候赛区,第二场次参赛队离开赛场(保障参赛队间无信息交流、传递) |
15:10-16:40 | 第二场次评分 场地布置 | 裁判组对第二场次竞赛的各参赛队评分,对参赛队比赛结果进行存档(电脑资料及现场拍照),并布置第三场比赛场地 |
16:25-16:35 | 二次抽签加密 (第二场) | 参赛选手持参赛证、身份证和学生证接受工作人员检录并由队长抽取赛位号 |
16:35-16:40 | 竞赛入场检录 | 参赛选手凭赛位号接受入场检录确认没有携带竞赛禁止的工具和材料 |
16:40-16:50 | 赛位确认、检查,竞赛选手入场就位、宣读竞赛规则、发布竞赛任务 | 参赛选手根据赛位号由工作人员引导进入竞赛工位、裁判宣读竞赛规则及赛场规则,发布竞赛任务并作必要说明,竞赛选手对赛位设备、工具、耗材、任务单进行确认 |
16:50 | 竞赛开始 | 竞赛开始 |
19:50 | 竞赛结束 | 选手保存竞赛成果,并由监考裁判确认后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进入赛后休息区 |
19:50-21:20 | 第三场次评分 | 裁判组对第三场次竞赛的各参赛队评分,对参赛队比赛结果进行存档(电脑资料及现场拍照) |
21:20-22:00 | 解密、排名 | 由裁判组对参赛队成绩进行解密排名 |
22:00 | 提交成绩 | 由裁判长向组委会提交赛项成绩 |
整体竞赛流程依照2018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要求进行。
七、竞赛命题
本赛项采用A、B、C三套试题方案,每套方案赛题重复率不超过30%,竞赛时使用的赛题会在现场监督人员的监督下,由裁判长随机指定相关人员抽取。
本赛项的命题工作由大赛办公室指定的命题专家组负责,按照竞赛规程的内容要求,在方向和难度上依据教育部颁发的职业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结合高职物联网人才培养要求和物联网企业岗位需要进行设计,命题专家在完成命题后,交由大赛办公室指定的专家进行审核。
八、竞赛规则(须知)
1. 每个参赛队由3名选手组成,参赛选手须为高职全日制在籍学生、本科院校中高职类全日制在籍学生;五年制高职四、五年级学生。参赛选手年龄须不超过24周岁(即1994年7月1日后出生)。
2.每支参赛队最多配备2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须为本校专兼职教师。
3. 参赛选手凭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学生证)参加竞赛及相关活动,在赛场内操作期间应当始终佩带参赛凭证以备检查。
4. 参赛选手应严格遵守赛场纪律,服从指挥,着装整洁,仪表端庄,讲文明礼貌。各参赛队之间应团结、友好、协作,避免各种矛盾发生。
5. 参赛队在比赛前一天由领队抽签决定参赛场次。
6. 参赛选手须提前20分钟入场,入场必须出示身份证和学生证。不得私自携带任何软硬件工具(各种便携式电脑、各种移动存储设备等)、技术资源、通信工具。按赛位号入座,检查比赛所需竞赛设备齐全后,由参赛选手签字确认方可开始比赛。选手在比赛中应注意随时存盘。迟到超过10分钟不得入场。竞赛期间不准出场,竞赛结束后方开离场。
7. 竞赛过程中,每个参赛队内部成员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但不得向任何其它人员讨论问题,也不得向裁判、巡视和其他必须进入考场的工作人员询问与竞赛项目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有关的问题,如有竞赛题目文字不清、软硬件环境故障的问题时,可向裁判员询问,成员间的沟通谈话不得影响到其他竞赛队伍。
8. 竞赛过程中除裁判和其他必须进入考场的工作人员外,任何其它非竞赛选手不得进入竞赛场地。
9. 竞赛结束(或提前完成)后,参赛队要确认成功提交竞赛要求的文件,裁判员与参赛队队长一起签字确认,参赛队在确认后不得再进行任何操作。
10. 其它未尽事宜,将在竞赛指南或赛前说明会向各领队做详细说明。
九、竞赛环境
1. 竞赛场地。竞赛现场设置竞赛区、裁判区、服务区、技术支持区、候赛区、赛后休息区。现场保证良好的采光、照明和通风;提供稳定的水、电和供电应急设备。同时提供所有指导教师休息室1间。
2. 竞赛设备。所有竞赛设备由赛项承办校负责提供和保障,竞赛区按照参赛队数量准备比赛所需的软硬件平台,为参赛队提供标准竞赛设备。
3. 竞赛工位。竞赛现场各个工作区配备单相220V/3A以上交流电源。每个比赛工位上标明编号。每个比赛间配有工作台,用于摆放计算机和其它调试设备工具等。配备3把工作椅(凳)。
4. 技术支持区为参赛选手提供公用焊接等竞赛相关设备。
5. 服务区提供医疗等服务保障,由赛项承办院校负责提供大赛的医疗、设备、工具、耗材等现场服务保障,配合赛项裁判组布置场地。
6. 赛场开放。竞赛环境依据竞赛需求设计,在竞赛不被干扰的前提下赛场面向媒体、行业专家开放。允许媒体、行业专家在规定的时段内沿指定路线进行现场参观。
十、技术规范
(一)竞赛项目行业、职业技术标准
竞赛项目的命题结合企业职业岗位对人才培养需求,并参照表中相关国家职业标准制定。
序号 | 标准号 | 中文标准名称 |
1 | GB21671-2008 |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局域网系统验收测评规范 |
2 | LD/T81.1-2006 | 职业技能实训和鉴定设备技术规范 |
(二)竞赛技术平台标准:
赛项承办校提供竞赛平台、工作台和计算机及相关工具软件。各个参赛队内部需要组建局域网,可自己组建局域网,并接入系统支撑平台,赛场采用网络安全控制,严禁场内外信息交互。
基本要求:
1. 平台满足ISO14443、ISO15693及ISO18000标准及国内CCC标准;
2. 平台支持标准/协议:ISO/IEC14443A/B/C;
3. 金融认证标准:EMVCo射频技术认证/Paypass认证/paywave认证/中国银联Qick支付认证等;
4. ISO 7816规范及《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
5. ISO7810 、ISO7811;
6. ZigBee传输:满足符合IEEE802.15.4/ZigBee标准规范,满足2007PRO协议栈;
7. 终端通过国际认证:FCC Part15 Class B,CE EMC Class B,CCC;
8. 外壳防护IP65,达到GB/T 4208-1993标准要求;
十一、技术平台(每一个赛位所需清单)
1. 硬件环境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单位 | 数量 |
1 | 物联网工程应用实训系统2.0 | NLE-JS2000 | 套 | 1 |
2 | 物联网工具箱及耗材包 | | 套 | 1 |
3 | 工作台 | | 张 | 2 |
4 | 计算机 | | 台 | 3 |
计算机最低配置如下:
CPU | 2.1GHz以上处理器 |
内存 | 2G以上 |
硬盘 | 30G以上 |
端口 | 至少1个串口,2个USB接口 |
2. 软件环境
序号 | 类型 | 描述 |
1 | 操作系统 | 计算机 | Windows 7 |
移动互联终端 | Android 2.3 |
2 | 运行环境 | IIS7.0,.NetFramework 4.5,Microsoft SqlServer 2008R2,Office 2010(包含Visio 2010), Pencil 2.0.3 |
3 | 开发环境 | Visual Studio 2012,Eclipse 4.2.2,Android SDK,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8051 8.10.1 |
十二、成绩评定
竞赛评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分标准注重对参赛选手价值观与态度、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及组织与管理能力的考察。以技能考核为主,兼顾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综合评定。
(一)评分标准
1. 评分标准
序号 | 名称 | 占比 | 考核内容 |
1 | 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和知识 | 16% | 考核参赛选手对物联网软件工程整体的设计以及物联网行业典型行业应用的技术标准、理论知识的考核。 |
2 | 物联网工程环境安装部署 | 25% | 对各类传感器、识别设备、无线传感网等物联网设备进行安装、配置、故障诊断,对物联网网络传输层进行连接和搭建。 |
3 | 物联网感知层设备配置调试 | 18% | 对感知层设传感器、智能网关、嵌入式设备等进行安装、配置、开发和调试,实现要求的功能。 |
4 | 物联网应用开发与调试 | PC端应用开发 | 20% | 对应用的PC端的应用功能进行设计,并按照功能设计要求进行PC端应用的开发、测试和提交。 |
移动应用开发 | 18% | 对移动互联应用场景中的功能进行设计,并按照功能设计要求进行移动应用的开发、测试和提交。 |
5 | 职业素养 | 3% | 考核参赛选手在职业规范、团队协作、组织管理、工作计划、团队风貌等方面的职业素养成绩。 |
2. 评分细则举例
序号 | 题目 | 配分 | 得分 | 备注 |
1 | 物联网工程环境安装部署 | XX分 | | 整体采用扣分制,按如下条目规则检查,扣完为止 设备安装位置正确
参**的连接图,安装设备,每1个设备未安装,扣1分,每1个设备位置安装错误,扣xx分; 设备安装牢固
检查设备安装是否牢固,每1个设备安装不牢固,扣xx分; 从网孔板后面查看设备安装螺母都已加垫片
螺母没加垫片,扣xx分; 走线槽安装是否使每个工位三个区域分布均匀,走线槽盖板是否盖住
正面走线槽盖板一个未扣,扣xx分,每个工位,三个区域分布明显不均匀,扣xx分; 安装工整美观程度
设备在实训工位的走线槽区域中,居中情况不好,扣xx分;整体对齐程度不好,扣xx分。 |
3. 评判方式
(1)上机操作部分
内容描述:通过对物联网智慧城市实训平台设备的操作,在规定时间内,按任务书要求实现竞赛内容,竞赛结束,停止一切操作。
评判方式:裁判组在竞赛规定的结束时间后,分组对参赛队伍进行考评。裁判员每人有一份评分表,裁判员按照评分表中要求对存放在U盘中的提交结果按照评分表中标准进行打分评判。
(2)物联网工程项目设计方案部分
内容描述:在任务书中,根据题目给出的要求编写物联网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以电子档的形式存档。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画图工具、原型工具,在竞赛资料中会提供。完成设计方案的文档后提交到提交资料对应的文件夹中。
评判方式:裁判根据选手编写的设计方案,从文档的内容是否按照目录要求全部完成,是否切合任务书编写设计方案,是否正确使用工具完成架构图形、原型设计,是否在方案设计上有新意,设计架构技术方案是否合理可行等方面作为分数评判的依据。
(二)评分方法
1. 组织与分工
(1)参与大赛赛项成绩管理的组织机构包括裁判组、监督组和仲裁组,受赛项办公室领导。
(2)裁判组实行“裁判长负责制”,设裁判长1名;加密裁判2名;现场裁判四名(评分方式为过程评分,由2个裁判一组,分组进行评分)。
(3)检录工作人员负责对参赛队伍(选手)进行点名登记、身份核对等工作;加密裁判负责组织参赛队伍(场次及赛位号)抽签,对参赛队信息、抽签代码等进行加密、解密工作;现场裁判按规定做好赛场记录,维护赛场纪律,评定参赛队的现场得分;评分裁判负责对参赛队伍(选手)的比赛作品、比赛表现按赛项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4)监督组对裁判组的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并对竞赛成绩抽检复核。
(5)仲裁组负责接受由参赛队领队提出的对裁判结果的申诉,组织复议并及时反馈复议结果。
2.成绩评定方法
成绩评定是根据竞赛考核目标、内容对参赛队或选手在竞赛过程中的表现和最终成果做出评价。本赛项的评分方法为结果评分。结果评分是对参赛选手提交的竞赛成果和任务单,依据赛项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分。
所有的评分表、成绩汇总表备案以供核查,最终的成绩由裁判长进行审核确认并上报大赛组委会。
3. 成绩公布方法
赛项成绩在赛项结束后由大赛组委会负责公布最终成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大赛成绩进行涂改、伪造或用于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如需使用大赛成绩,应报赛区执委会审批。
为保障成绩评判的准确性,监督组将对赛项总成绩排名前30%的所有参赛队伍(选手)的成绩进行复核;对其余成绩进行抽检复核,抽检覆盖率不得低于15%。如发现成绩错误以书面方式及时告知裁判长,由裁判长更正成绩并签字确认。复核、抽检错误率超过5%的,裁判组将对所有成绩进行复核。
竞赛成绩以复核无误后,经项目裁判长、督导审核签字后确定。由大赛组委会负责公布最终成绩。
详细说明本赛项评分方式,包括裁判员人数、裁判评分方法、成绩产生方法、成绩审核方法、成绩公布方法等。成绩评定必须在公开、公平、公正、独立、透明的条件下进行。
十三、赛项安全
赛事安全是技能竞赛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是赛事筹备和运行工作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赛项执委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大赛期间参赛选手、指导教师、裁判员、工作人员及观众的人身安全。
(一)比赛环境
1.赛项负责人、承办校须在赛前组织专人对比赛现场、住宿场所和交通保障进行考察,并对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赛场的布置,赛场内的器材、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如有必要,也可进行赛场仿真模拟测试,以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承办校赛前须按照执委会要求排除安全隐患。
2.赛场周围要设立警戒线,要求所有参赛人员必须凭执委会印发的有效证件进入场地,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发生意外事件。比赛现场内应参照相关职业岗位的要求为选手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在具有危险性的操作环节,裁判员要严防选手出现错误操作。
3.承办校应提供保证应急预案实施的条件。对于比赛内容涉及高空作业、可能有坠物、大用电量、易发生火灾等情况的赛项,必须明确制度和预案,并配备急救人员与设施。
4.严格控制与参赛无关的易燃易爆以及各类危险品进入比赛场地,不许随便携带书包进入赛场。
5.配备先进的仪器,防止有人利用电磁波干扰比赛秩序。大赛现场需对赛场进行网络安全控制,以免场内外信息交互,充分体现大赛的严肃、公平和公正性。
6.大赛办公室须会同承校位制定开放赛场和体验区的人员疏导方案。赛场环境中存在人员密集、车流人流交错的区域,除了设置齐全的指示标志外,须增加引导人员,并开辟备用通道。
7.大赛期间,承办校须在赛场管理的关键岗位,增加力量,建立安全管理日志。
(二)生活条件
1.比赛期间,原则上由大赛办公室统一安排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食宿。承办校须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及文化,根据国家相关的民族政策,安排好少数民族选手和教师的饮食起居。
2.比赛期间安排的住宿地应具有宾馆/住宿经营许可资质。以学校宿舍作为住宿地的,大赛期间的住宿、卫生、饮食安全等由大赛办公室和提供宿舍的学校共同负责。
3.大赛期间有组织的参观和观摩活动的交通安全由执委会负责。执委会和承办单位须保证比赛期间选手、指导教师和裁判员、工作人员的交通安全。
4.各赛项的安全管理,除了可以采取必要的安全隔离措施外,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个人隐私和人身自由。
(三)组队责任
1.各学校组织代表队时,须安排为参赛选手购买大赛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2.各学校代表队组成后,须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对所有选手、指导教师进行安全教育。
3.各参赛队伍须加强对参与比赛人员的安全管理,实现与赛场安全管理的对接。
(四)应急处理
比赛期间发生意外事故,发现者应第一时间报告赛项办公室,同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赛项办公室应立即启动预案予以解决并报告组委会。赛项出现重大安全问题可以停赛,是否停赛由赛项办公室决定。事后,赛项办公室应向组委会报告详细情况。
(五) 处罚措施
1.因参赛队伍原因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取消其获奖资格。
2.参赛队伍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经赛场工作人员提示、警告无效的,可取消其继续比赛的资格。
3.赛事工作人员违规的,按照相应的制度追究责任。情节恶劣并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由司法机关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十四、申诉与仲裁
本赛项在比赛过程中若出现有失公正或有关人员违规等现象,代表队领队可在比赛结束后1小时之内向赛项仲裁工作组提出申诉。
1.申诉启动时,参赛队向赛项仲裁工作组递交领队亲笔签字同意的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应对申诉事件的现象、发生时间、涉及人员、申诉依据等进行充分、实事求是的叙述。非书面申诉不予受理。
2.提出申诉的时间应在比赛结束后(选手赛场比赛内容全部完成)1 小时内。超过时效不予受理。
3.赛项仲裁工作组在接到申诉报告后的 1 小时内组织复议,并及时将复议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方。申诉方对复议结果仍有异议,可由校领队向省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省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
4.申诉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仲裁结果,不得以任何理由采取过激行为扰乱赛场秩序。仲裁结果由申诉人签收,不能代收,如在约定时间和地点申诉人离开,视为自行放弃申诉。
5.申诉方可随时提出放弃申诉。
十五、竞赛观摩
在赛场外布置开放式展区,对物联网技术应用进行科普宣传,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或者未来生活的应用对公众进行展现。
十六、竞赛直播
为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竞赛过程将全程录像,包括赛项的比赛过程、开闭幕式等,并制作优秀选手采访、企业人士采访视频资料,突出赛项的技能重点与优势特色。为宣传、仲裁、资源转化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料。视频资料亦作为竞赛成果提交组委会,作为竞赛历史材料供后续赛项提高进行参考,选手竞赛过程可作为教学资料进行资源转换,促进相关专业教学发展。
十七、资源转化
为了更好地展现物联网技术服务于生活,推动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本竞赛项目组将通过技能竞赛助力于院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实施大赛成果转化方案:
1.遵循教学为本的原则,通过赛项支撑平台的教学化转换,将赛项题库、实训教程、企业案例等转换为资源库基础素材,并为此为基础建设基于云平台的教学资源体系,为全国高职学校提供一个共有的资源库,实时分享教学优质资源。
2.召开物联网技术大赛成果专题研讨交流会。在研讨会上,由获得作为示范推广的指导教师或学生介绍大赛成果,包括本赛项资料文本、音视频、图片成果等,围绕着物联网大赛成果交流学习的体会,分组展开研讨,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做法、建议。使大赛成果深入人心,使大赛成果在学校得以有效推广应用。
3.借助物联网技术培训的有效方式推广成果。由学校与企业共育物联网师资,借助物联网师资培训的机会,推广大赛的成果;以切实转变物联网技术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物联网相关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4.加强与企业合作,让大赛成果走进行业。注重大赛成果向行业转化,把大赛成果与行业应用紧密对接,转化为可在实际工程案例中实施的实际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产生直接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