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将至,寒假工招聘广告铺天盖地般进入高校校园
许多学生或是出于补贴家用的目的
或是出于锻炼自己的用意
计划寒假要做“短工族”
有你吗?
年末是服务行业的旺季,与此同时,大批来城务工的人要返乡过年,和家人团圆。因而,这些行业在用工方面会出现很多很大的缺口,于是乎,他们纷纷把眼光转到学生身上,大学生因劳动力廉价、劳动素质较高等条件成了餐饮、销售等行业的“香饽饽”。
大学生假期打工补了一些行业用工的缺,自己也得到相应的回报本是一件好事。然而,用心不纯的人还是存在的,他们四处下套,布下陷阱,使打工的学生利益受损,使有意打工的学生望而却步。若不提高警惕,慎重选择,难保不会遭遇不幸。
常见的陷阱
1.
骗取押金
今年7月,200多名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的高三毕业生来沪打工被骗万元,成功一人中介至少可以赚到200元。
一些学生到了单位办兼职手续时,相关负责人会要求其付一定的押金。事实上,那些招工单位并没有权利要求应聘者付押金,他们多是想要骗到押金之后逃之夭夭。而不少大学生怕惹事选择了隐忍,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恶人的恶行。
2.
拖欠工资
拖欠大学生短工族工资的事情屡屡发生。
一河南大学生为补贴家用外出打工,企业倒闭后以学生是兼职身份为由拖欠余下的工资,该学生几经周折,在媒体的帮助下才讨回薪水。
3
.骗取中介费
中介费本来是合理的收费,利用信息挣钱也是合法的。但一些非法黑中介只收钱不介绍工作,或者找个“托”的单位,让求职者跑去,却被以各种理由拒绝。更有甚者,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交钱后连人都找不到了。
4.
变相传销
这是搞传销的违法犯罪人员通过招聘寒假工的形式,诱骗学生。
珠海一大三女学生曾被网友诱骗,网友以介绍好假期工为由将该学生骗入传销窝点。
5.
盗取个人信息
这种骗术十分流行,应聘者通过网络求职,将个人信息公开在网络上,骗子会对其家人谎称应聘者出事故,从而骗取钱财。亲友众多,难免有上当受骗的。
此外,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员工在法定假日应享受3倍工资,但不少招工单位则是希望最大限度使用廉价劳动力,并不按照规定来。
应对策略
1
.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求职前要熟悉国家为保护学生兼职工制定的法规政策,提高自己的求职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
.确认用工单位的合法性。对于自己满意的工作,学生在正式工作之前一定要确认用工单位是否具备法人资格和工商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
3
.签订正规劳动合同。虽然签订合同的法律效用很低,但起码有保证。要与招工单位签订正规的劳务协议,注意明确工资标准、工作时间、工作条件等,作为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凭据。
4.
正规的招寒假工的是不会收取任何代理或中介费用的。不过有些工厂会要求出一定的车费、体检费。除此之外,所收的一切费用(以管理费名义等)都是工厂牟利的一种手段。
5
.拒绝盲目签订不合理条款,以免上当。
6
.保持通讯渠道通畅。与家长、老师、同学保持通讯联系,让家长和老师、同学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所从事的工作等,避免因通讯不畅、信息不通造成安全隐患。同时做到不向任何单位抵押任何证件。
7.
确保招工信息来源可靠。不要轻信街头或者校园的小广告,慎防误入传销组织。如果是通过中介打工,要核实中介公司的营业执照和经营范围。
8.
选择安全性高的工作。建筑工地、有辐射性机械零件加工等危险系数高、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尽量不要选择,容易发生意外。
9.
远离传销,误入当止。传销公司一般先安排学生以销售人员的名义上岗工作,然后公司让学生交纳一定的提货款,再让学生去哄骗他人。有的同学在高回扣的诱饵下,甚至去欺骗自己的同学、朋友。上当之后又往往骑虎难下,最终只得自己白搭上一笔钱。
10
.一旦发觉上当受骗,要及时向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或公安派出所报案,冷静应对,敢于维权!
多一些挑选,少一些盲目
多一些理智,少一些冲动
多一些勇气,少一些懦弱
谨慎选择,终是好的。